原创 粤政协港澳委员关注“2023澳门最准免费资料十五运” 多个提案涉三地文体融合
中新社广州1月14日电 (记者 蔡敏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今年11月在粤港澳举行,这不仅是一件体育盛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融合发展的“助跑器”。
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14日在广州开幕,如何推动粤港澳三地的文体经济发展,加强大湾区体育的国际影响力是广东政协港澳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
粤港澳三地既有经济“硬实力”,又有文化“软实力”;既有基础设施“硬联通”,也有规则机制“软联通”,这为举办十五运会奠定基础。
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体育委员会委员许乐敏建言营造十五运会综合效应,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软”“硬”联通。她建议统筹加强赛事场馆、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新的赛事运营机制,打造“赛事经济”,促进体育与文旅产业融合。
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汇宝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郭永亮表示,香港启德体育园等设施的完善将吸引更多国际级比赛,应利用这些项目推动体育旅游经济,“以体塑旅”,促进大湾区文体盛事经济发展。他建议粤港澳未来应该共同申办更大型的世界级盛事,如奥运会,以提升大湾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推动文体经济发展的契机,但三地法律体系和体育政策差异、跨境体育赛事组织难题等挑战依然存在。”广东省政协委员、中石化(香港)集团供应链总监林至颖表示,通过整合大湾区体育人才,利用全红婵、张家朗和江旻憓等国际知名运动员提升赛事关注度,推动体育产业合作,如马术运动的发展合作;借助市场力量和体育企业合作,加强体育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协商体育技术标准和基础建设的差异,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处理资金筹集和分配问题。
“通过全运会的契机,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打造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广东省政协委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主席庄守堃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已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他建议由权威机构对相关比赛场馆和设施进行无障碍环境认证,对重点场外配套设施、交通设施以及关键节点进行无障碍环境改造,打造全线路链条无障碍交通游玩体验。
通过利用第十五届全运会,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全面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吸引游客,促进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中国商会创会会长陈丹丹认为利用第十五届全运会推广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品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挖掘全运会旅游价值、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以及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等。
具体而言,打造“跟着赛事去旅游”产业链,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点,推出新颖的“赛事+旅游”线路;升级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我建议扩大体育休闲和文化旅游消费,吸引内地和港澳市民‘双向奔赴’‘跨城消费’,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陈丹丹说,如何借助这波流量,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旅游品牌影响力,是三地体育和旅游部门需要去思考和面对的事。(完)
10。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现有石油化工产业基础,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提高有色金属就地转化比例。推动在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混矿业务。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农牧机械、农产品加工装备、纺织专用装备、建筑与矿山机械装备等制造业,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承接中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打通绿色铸造等装备制造业配套环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拓展通用航空商业化市场,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航空器制造维护、通航飞行、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等通用航空全产业链,打造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培育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特色医药产业,建设大宗原料药生产基地,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中成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
8。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先试,聚焦棉纺、番茄、硅基等优势产业,用足用好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企业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市场开拓、一体化品牌培育。加快构建特色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棉纺、番茄、硅基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对接,提升内外标准一致化水平。统筹推进棉花认证体系建设工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棉花认证品牌。发挥重点贸易促进平台作用,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综合展会开展组展招商工作,安排一定面积展销特色产品,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减免。加强非商业性境外展会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参加特色产品国际展会。加强与行业商协会合作,开展特色产品进商超、进电商平台、进批发市场活动。组织电商平台、线下零售企业举办特色产品主题消费活动,推动电商平台等设置特色产品专区。
今天(10月31日),记者从长安航空提供的独家视音频了解到,今年8月26日,长安航空机组执飞梧州至三亚航班过程中,在关键时刻用时12秒,成功处置飞机在起飞关键阶段遭遇鸟击特情,确保了173名旅客和10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此,机组受到中国民用航空局通报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