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津开启“硬核福州地震最新消息今天”新风潮:科技创新引擎产业焕新
中新网天津1月17日电 题:天津开启“硬核”新风潮:科技创新引擎产业焕新
作者 杨子炀 王君妍
在天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澎湃,一系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布局持续拓展,注册科技型企业累计超过2600家,组建39只科创基金。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17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华海清科高端集成电路抛光设备加速产业化,合源生物创新药扩大临床应用,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2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航空航天、车联网、信创等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增至283家、38家。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天津GDP增长5.1%!在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张工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对于天津发展的重要性。2025年,天津将重点从七个方面推动发展,其中以“三新”“三量”为重要工作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焕新带动科技创新、支撑城市更新,以做优增量推动盘活存量、有效提升质量,不断增强培育新动能、更新旧动能的支撑成效。
在天津大学,马雷教授及其科研团队攻克了石墨烯电子学关键技术难题,打开了石墨烯带隙,为我国在电子元器件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天津港,一艘艘巨轮满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在这里,装卸货物的不再是传统的工人,而是智能化的装卸设备。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实现了全自动化作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了货物装卸、转运和堆放的全流程,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2024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完成4.93亿吨,同比增长3%。
在滨海新区,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效果显著,各平台共取得52项技术突破。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构建了微生物蛋白、健康糖等生物制造工艺和路线,已完成吨级或百吨级中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孵化企业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PDK,为全国首个标准器件库。
“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两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科技服务、港航服务、商贸服务、平台经济、健康经济等重点领域。同时,强化创新协同,主动融入首都科技服务圈,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加强产业协作,积极参与京津冀‘六链五群’建设,实现‘在地小配套’与‘区域大配套’有机融合,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洪世聪表示。
在武清区,一个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目前,已拥有红日药业、诺禾致源、华龛生物、迦楠生物等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240余家,在“京津研发、武清转化”的协同发展路径上,形成了以制药、医疗器械、精准医学、医疗大数据、合成生物等为主的产业集群。
在天开高教科创园,百度数字产业创新基地,通过建立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为周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在园区内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前沿化学材料的研发项目,通过共享实验设备和科研数据,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产出。作为天津市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天开高教科创园依托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优势,不断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发展。
“天津作为科研资源丰富的城市,建议通过优化人才与资源配置,为科学家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和创业成功率。”天津市人大代表、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齐俊桐表示,天津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和科技创新高地,聚集了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优质科技资源,每年产出大量前沿科研成果。科学家创业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创业过程中普遍面临市场经验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政策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大对科学家支持的种子基金支持力度。比如,设立“天津科技转化专项种子基金”,重点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项目。(完)
冯栢文表示,与10年前相比,外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外企要以‘中国速度’展开运营,这意味着在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保持敏捷”,冯栢文说,行业领先企业需要努力成为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中国为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开发、商业化提供了规模、成本和速度优势。
3。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拓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场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
在曾刚看来,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可能进一步为地方政策松绑,各地根据自己情况进一步创新调控政策,为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