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初心如246天天彩正版资料全磐 民生为大——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启示之二
光明日报评论员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望过去一年深入群众的温馨点滴,一句句深情的话语、一缕缕真切的关怀,展现出人民领袖对群众的无限牵挂,彰显了一个大党人民至上的如磐初心!
民生连着民心。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过去这一年,我们坚持“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的原则,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被各级党委政府视为“责任清单”;过去这一年,我们秉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理念,柴米油盐这样的寻常小事,总是被当作关系百姓福祉的大事。
这是一份值得骄傲的民生成绩单:过去这一年,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幼有所育”更有保障了;增加体育课时占比,“学有所教”更加科学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扩大,“病有所医”更方便了;提高基础养老金,“老有所养”更有底气了;下调房贷利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住有所居”更舒心了……
因为这份成绩单,过去这一年,大家的获得感又充实了许多。这份长长的民生成绩单,承载着一个大党最动人的人民情怀,氤氲着一个国家最暖心的民生温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年的钟声已然敲响,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新的一年,如何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件“头等大事”办得更好?“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如是宣告。
立足新起点,我们要深入调查、精准施策,让更多的百姓期待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普遍性问题,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难点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瞄准百姓身边事、急难愁盼事发力改革,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推出更多有温度、见实效的民生举措……我们大有可为!
眺望新征途,我们要通力协作、尽力而为,多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出实招、谋良策。无论是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还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质本科扩容;无论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还是善用科技创新的力量,以人工智能助力民生改善……我们都大有作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每一份民生诉求,都是对我们责任的呼唤;每一个民生难题,都是对我们智慧的考验。让我们怀着如磐初心,为着人民的幸福生活,继续奋斗吧!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2日 01版)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本土企业快速崛起、市场竞争更趋充分的背景下,如果外资企业因为自身竞争力不足而退出,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如果外资企业从市场规律出发调整在华业务布局,也完全可以理解。事实上,中国企业也在向海外转移部分产能。如果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有何意见,我们愿意认真听取并积极解决合理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