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读政府工作报澳门开奖直播app下载安装告:从“新”窥见湖南发展密钥
中新网长沙1月15日电 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从“新”窥见湖南发展密钥
中新网记者 刘双双
新担当、新进展、新突破、新提升,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新型消费,新赛道、新业态、新优势……1月14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长沙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既有亮眼数据和成绩,也有一连串充满新意和深意的新词,还有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新举措。这些关键词,或可窥见新的一年中部省份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密钥与行动。
过去的2024年,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可圈可点:
经济发展贡献新担当。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3万亿元左右,地方收入、消费、规模工业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湖南旅游业总收入迈上万亿新台阶,全省万亿级产业达到6个;绿色智能计算产业产值增长19%、突破8500亿元。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全球领先、国内唯一的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试运行;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新增研发机构1178家;涌现了“江海号”最大直径盾构机、全球最大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等一批国际领先技术成果。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居中部第1位。
翻阅政府工作报告,记者发现,开放与创新亦是过去一年内陆省份湖南破题发展的重要落脚点。
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永久落户地,湖南以开放平台拓展开放空间。2024年,中非经贸合作先行区获国务院批复,对非贸易额居中西部第1位;湖南自贸试验区2项创新成果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联合实验室挂牌运行;新结对国际友好城市4对、总数达110对;中欧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怀化东盟班列开行量均超千列,岳阳城陵矶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6.6%。
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湖南2024年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35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达3家、居全国第2位;“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突破核心技术20项,创新“首台首套首创”产品18个,大型民机起落架交付量产、国内首台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上轨运行;国家级科技人才突破1000人。
这些数据和成绩正印证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湖南“形成了高质量发展能快则快的最大共识,各方纷纷看好湖南、投资湖南、发展湖南”。
依托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与基础,湖南部署今年工作紧扣“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的奋斗方向,坚持高质量发展能快则快不动摇,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梳理政府工作报告,新的一年,新举措、新部署、新提法跃然纸上。这些带着“新”意与深意的关键词,清晰折射出湖南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和民众翘首期盼的新蓝图。
壮大新型消费,湖南将推动康养、绿色、文旅等消费扩量提质,加大高质量体育赛事、文化演出供给,支持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发展,培育更多有“烟火气、湖南味、国际范”的消费新场景;支持长沙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壮大新兴产业,湖南将在新赛道上培育新优势,推动航空航天、北斗规模应用、低空经济、智能衡器计量、智能网联汽车、磁浮智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
布局未来产业,湖南着眼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制高点,发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材料、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前景无限的未来产业,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拓展新平台、新通道,湖南支持长沙申报建设中欧班列国家集结中心,推进怀化国际陆港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耕欧盟等传统市场,拓展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推动工程机械、矿业开发、输变电装备等领域优势企业“走出去”;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及海外仓建设,务实推进“中赤几”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
深化文化和科技有效融合,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湖南将推进马栏山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促进音视频内容和装备、数字文博等产业加速向湖南聚集。2025年,湖南力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湖南将补充配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电脑30万台,新增省属本科高校学生宿舍床位6万个;组织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23万人次,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个,培训乡村医生5000名……
当现代化新湖南把一个个“新”词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实质性举措和目标,我们有理由期待,湖南必将抓住开拓创新这个跨越周期的动力源、赢得未来的胜负手,以敢闯敢干的新气象打开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完)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是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具体组织和开展的活动。2023年是评选活动开展的第9个年度。经成员学会筛选并推荐,联合体征集到项目共55项,其中知识创新类42项,技术创新类13项。经评选专家委员会中基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领域的67位专家,其中两院院士32人,进行通讯函评投票,评选出得票数排名前10的项目,包括6个知识创新类项目和4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最后经联合体主席团集体核定,并报请中国科协批准,确定了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吸取教训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痛定思痛、痛下决心,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务实踏实的作风,切实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整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