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透过硬核数据看中国能源保供“底气” 以绿色能源助推经济高澳门资料大全免费正版资料澳门质量发展
央视网消息:记者1月5日从中国石油获悉,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和川渝探区,2024年天然气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同比增产1.55亿立方米。实现连续14年稳定增长,创历史新高。
松辽盆地是大庆油田天然气上产的主要产地。面对“动用程度低”“储量动用难”等难点问题,持续攻关致密气效益提产技术,产量首次突破1亿立方米;首次实现页岩油伴生气零散气回收,全年回收伴生气2300万立方米。大庆油田2024年松辽地区天然气产量实现稳中有升,首次达到50亿立方米。
大庆川渝探区是大庆油田天然气上产的“主要阵地”。技术人员通过精细老井挖潜、创新探井试采,多措并举释放合深4先导试验区产能,打开16亿立方米产能规模上产新局面,天然气产量实现“7连增”。2024年,大庆川渝探区年同比增产1.3亿立方米,产量首次突破10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开发事业部党总支书记赵云飞称:“今年天然气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给我们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2025年,大庆油田将实施气田“挖潜扩容”行动,在上产格局优化上实现新突破。”
国内首座火山岩储气库已开工 正钻井5口
此外,作为保障天然气供应稳定的“地下粮仓”,我国第一座地下储气库——大庆油田喇嘛甸储气库实现连续安全平稳生产超50年,累计注采气量超50亿立方米。
目前,大庆油田加快储气能力建设,位于黑龙江安达市升平镇的国内首座火山岩储气库已开工建设,正钻井5口,建成投产后,调峰保供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大庆油田连续10年实现原油高质量稳产
据了解,大庆油田在增加天然气产量的同时,还连续10年实现了原油稳产,其中三次采油产量实现连续23年超千万吨,累计产量近3.2亿吨。
2024年,大庆油田加快推进喇嘛甸油田、萨中油田等油田区块的注采方案优化,精细生产管理,实现了提前五十天完成三次采油产量超千万吨,是大庆油田自2018年以来三次采油最快实现千万吨产量的一年。
赵云飞称:“目前已在三次采油区块实施各类调整措施16931井次,采收率比方案高1.1个百分点,后续水驱产量递减幅度减缓0.4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油田原油高质量稳产。”
“一次采油”是靠地层压力形成的自喷采油,“二次采油”是用水把油“挤”出来,“三次采油”就是通过向油层注入化学物质,改善油、气、水及岩石相互间的性能,从而将更多原油从岩石孔隙中“洗”出来。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三次采油企业技术专家侯兆伟称:“在大庆油田,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百米赛跑提高0.1秒那么难。大庆油田依靠水驱高效开发技术的持续迭代更新,采收率超40%,比同类油田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现在,通过三次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采收率在二次采油技术——水驱的基础上提高了14—20个百分点,创造了国际领先的陆相砂岩油田开发水平。”
大庆油田去年新能源发电量超7亿千瓦时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积极探索绿色转型新模式,在传统能源基础上推进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2024年新能源自消纳发电量超7亿千瓦时,是历年累计发电量的1.4倍。
在喇嘛甸低碳示范区,一期8座电站全部并网发电,累计发电超1亿千瓦时。目前,光伏二期项目总体基础建设已完成95%,预计2025年初全部并网发电。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新能源事业部经理庞志庆表示,目前,大庆油田在建风光发电项目共19项,装机规模较2023年同期扩大了6倍。其中,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中式风光发电项目已全面开工;黑龙江省首个水热型地热供暖项目在方正县正式开钻,迈出了企地合作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重要一步。
截至2024年底,大庆油田自消纳风光发电项目并网规模累计53.5万千瓦,发电量超12亿千瓦时,居中国石油首位。
今天(10月31日),记者从长安航空提供的独家视音频了解到,今年8月26日,长安航空机组执飞梧州至三亚航班过程中,在关键时刻用时12秒,成功处置飞机在起飞关键阶段遭遇鸟击特情,确保了173名旅客和10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此,机组受到中国民用航空局通报嘉奖。
记者从长安航空了解到,事发时,正值飞机起飞离地关键阶段,遭遇一只翼展1.3米的黑鸢(鹰类)撞上飞机左侧迎角传感器,导致传感器断裂脱落后被吸入左侧发动机,造成该发动机损伤,飞机仪表出现空速、高度、迎角不一致多重警告,左座驾驶杆持续剧烈抖动,右座驾驶杆几乎扳不动,驾驶舱内警告声四起,飞机面临失控。情况万分危急,飞行机组在操纵受到极大影响的突发情况下冷静应对,启动备用系统,12秒控制飞机,并合理分工、妥善处置,“教科书式”操纵飞机安全返航降落,确保了机上183名旅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机组点赞!
8。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先试,聚焦棉纺、番茄、硅基等优势产业,用足用好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企业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市场开拓、一体化品牌培育。加快构建特色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棉纺、番茄、硅基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对接,提升内外标准一致化水平。统筹推进棉花认证体系建设工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棉花认证品牌。发挥重点贸易促进平台作用,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综合展会开展组展招商工作,安排一定面积展销特色产品,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减免。加强非商业性境外展会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参加特色产品国际展会。加强与行业商协会合作,开展特色产品进商超、进电商平台、进批发市场活动。组织电商平台、线下零售企业举办特色产品主题消费活动,推动电商平台等设置特色产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