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澳门精准资料大全题
【学习读本(6)】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读本》的出版,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二
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无产阶级为了实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任务,必须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并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广泛凝聚和发挥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统一战线的优势越得到发挥,大团结大联合搞得越好,我们的力量就越强大,党和国家事业就越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党和国家事业越蓬勃发展,我们就越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可以说,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统一战线的永恒主题和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要求团结的面要宽、团结的人要多、团结的程度要深,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真正把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要求团结的面要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由过去的阶级联盟发展为“四者”政治联盟,涵盖了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统一战线由大陆范围内扩展到大陆范围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统一战线的团结面在不断地拓展。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自觉担负起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历史责任,推动海内外中华儿女形成真正的、广泛的、紧密的大团结。
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要求团结的人要多。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讨论什么是政治时讲,所谓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仅靠 9900多万名中共党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需要凝聚起广大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下,只要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论什么党派、什么民族、什么阶层、什么群体,都要加强同他们的联系,把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汇聚起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要求团结的程度要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多不多是数量问题,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是质量问题。”交朋友的面要广,朋友越多越好,特别是要交一些能说心里话的挚友诤友。想交到这样的朋友,不能做快餐,而是要做佛跳墙这样的功夫菜,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讲尊重、讲平等、讲诚恳,扎扎实实、久久为功,为党交一大批肝胆相照的好朋友。
(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
(“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我记得去年3月抵达日本履新时,日本媒体在机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努力维护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因为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一年来,我怀着这样的信念和愿望,同日本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努力推进中日各领域交流合作。对于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我始终主张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妥善管控处理。这不仅是过去两国关系重建发展的宝贵遵循,也是未来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2024年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稳是大局和基础,就是要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进是方向和动力,就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是对稳和进的统筹兼顾,关键是做好新旧模式、新旧动能之间的衔接和切换。我们正在根据上述方针出台财政、金融、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第六项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红梅、郭帆、李伟团队和昆明理工大学谭韬、季维智团队合作的“揭开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黑匣子”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