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房贷最准一肖一码100%噢利率定价新机制明日落地!三个月、半年、一年,我该怎么选?
明天(11月1日)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新的定价机制将正式落地。六大行今日发布的公告明确取消了房贷利率重定价周期最短为一年的限制。
贷款人可随时向银行提出将重定价周期调整为三个月、六个月或一年。在整个还款周期里,房贷利率重定价周期只能调整一次。
问题来了,三个月、半年、一年,该怎么选?一文教你“量身定制”👇
谁可以申请重定价周期调整?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自2024年11月1日起,合同约定为浮动利率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商约定重定价周期。
随时想调就能调?
只能调整一次!
梳理商业银行公告发现,大多数银行提供的重定价周期共三个选项:三个月、半年、一年。
重定价周期为三个月的,每年重定价4次;
重定价周期为半年的,每年重定价2次;
重定价周期为一年的,每年重定价1次。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银行规定,存量房贷借款人在整个贷款存续期内,重定价周期只能调整一次,不能多次调整。
该选长周期还是短周期?
根据个人预期而定
三个月、半年、一年,我该怎么选?小编为你梳理选择策略↓
如果贷款人认为未来贷款利率将下行,那么将房贷利率重定价周期调整为三个月,就可能更早地享受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带来的优惠;
如果贷款人认为未来贷款利率将上涨,那么将房贷利率重定价周期保持为一年,自己的房贷利率跟随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上涨就可能会更晚一些。
有关专家表示,房贷合同期限普遍较长,部分期限达到30年,从整个贷款周期看,重定价周期长短对借款人的影响是中性的。
在LPR下行周期内,重定价周期越短,借款人可早享受降息红利。如果未来经济形势好转,政策利率和LPR进入上行通道,在利率上行周期内,重定价周期越短,借款人也会以更快速度适用较高的利率,更早承受加息负担,重定价周期只能调整一次,借款人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审慎决策,用好这一次选择的权利。
想申请重定价周期调整
怎么操作?
1
中国银行
符合条件的客户可登录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通过“贷款—房贷利率调整”,选择名下相应房贷后申请调整重定价周期。
中国银行将采用变更合同约定方式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可登录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通过“贷款—房贷利率调整”,选择名下相应房贷并查询该笔房贷的调整记录。
2
中国农业银行
浮动利率房贷客户可通过中国农业银行手机银行或贷款经办行提出重定价周期调整申请,中国农业银行将不晚于2024年11月15日受理。重定价周期调整将于调整当日生效。
3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将不晚于11月15日开始受理重定价周期变更申请。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可以登录建行手机银行、建行智慧个贷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通过“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功能,点击“重定价周期变更”,按系统提示自助办理。新约定的重定价周期在办理成功当日生效。
4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将不晚于11月15日开始受理重定价周期调整申请,客户可通过工商银行手机银行“贷款-房贷重定价周期调整”栏目申请调整重定价周期。审核通过后,新的重定价周期即日生效。客户也可按上述时间安排线下咨询贷款服务行。
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自2024年11月7日起,客户可向邮政储蓄银行申请调整重定价周期,符合条件的,将及时予以调整。重定价周期调整将于审核通过当日生效。
申请渠道:
线下渠道。
客户可到贷款经办行线下申请办理。
线上渠道。
具体办理路径为:邮储银行App-贷款-存量房贷常态化利率调整/重定价周期调整。
6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将不晚于11月15日开始受理重定价周期调整申请,客户可登录“交通银行手机银行-金融-贷款-存量房贷重定价调整”栏目申请调整重定价周期。如不方便线上申请,可前往贷款经办机构办理。
据记者了解,除了六大商业银行之外,其他商业银行近期也将陆续发布公告,明确新的个人房贷利率定价机制。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实行新的定价机制以后,人民银行将不再统一调整存量房贷利率。
冯波表示,以套内面积计价,一方面,让购房人对购房成本更直观。因为建筑面积含了公摊面积,较使用面积大,而套内面积与实际使用面积比较接近或者可能还小于使用面积。另一方面,有利于预售商品房面积差异处理。按照《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商品房买卖合同未作约定的,按以下原则处理: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的,据实结算房价款;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
[#杭州购房即落户系片面解读#]今天下午,杭州市住保房管局回应楼市新政。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房地产业发展处副处长何陈煜表示,不能片面理解为“购房即落户”。会针对目前的市场和户籍管理的相关情况,在现有的积分落户框架内,拟大幅提高自有产权住房的赋分权重。后续会以出台的实施细则相关规定为准。
公摊面积之所以常被诟病,一方面是因为其内涵、计算方式太过于专业复杂,且标准不统一,购房人难以弄明白,也不愿为“看不见”的面积多花“冤枉钱”;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更多高层、高档楼盘入市,在房价本就相对较高的一二线城市,购房者需要为公摊面积花费更多购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