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www.293520.com每月一题”聚共识 北京政协委员建言城市精细化治理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徐婧 杜燕)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布局不完善、公共充电贵等问题如何解决?快递行业发展迅猛的当下,怎样合理规划末端网点?14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委员们围绕“为提升首都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献计出力”介绍有关情况。
探索政协民主监督新路径
针对首都城市发展的独有难题和超大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2021年起,北京市创新推出了“每月一题”工作机制,每年根据上一年度市民诉求大数据分析,选取诉求反映集中的需要市级层面出台改革创新举措统筹解决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纳入“每月一题”开展专项治理。2023年开始,北京市政协组织开展“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探索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新路径。
来自体育界别的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陈冬介绍,北京市政协“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采取项目化方式,以议题监督小组形式组织委员开展监督,实现了“界别全覆盖、委员会全覆盖”。2024年,实现了“议题全覆盖”,将“每月一题”全部13个问题纳入民主监督范围。全年共开展各类监督活动114次,500余名委员、1840余人次参加,提交提案22件,报送社情民意信息40余篇,28名委员在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月度例会上发言。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每月一题”探索了政协民主监督新路径。“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已纳入北京市委整体工作安排中,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重视、部门单位支持、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
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关乎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来自农业界别的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市场营销部(农电工作部)副主任王延芳说,2024年,北京市政协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纳入“每月一题”民主监督,组建了由各界委员43人参加的民主监督小组,针对充电设施布局不完善、公共充电贵、管理维护难、电池安全监管难等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提出了5方面10余项建议。
一年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等政府部门和国网北京电力、中国铁塔、北京全来电等运营企业协同发力,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规划建设方面,明确充电设施配建指标,截至去年11月20日全市共建设充电接口38.99万个,完成年初计划的120%。
在政策支持方面,制定了充电设施建设奖补办法等惠民政策,对达到标准要求的项目给予奖励资金支持;建立了规范收费督办机制,明确小区内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合表优惠电价,全面降低企业建设成本和群众用电成本。
在安全监管方面,建设了全市统一的电动自行车“车、桩、网”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对充电桩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数字化监管、非现场监管,确保充电设施持续提供高质量的运营服务。
打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
当前,快递行业快速发展,需求旺盛与服务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服务质量与百姓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来自工会界别的委员、北京市工业(国防)工会主席孙宇说,为保障快递服务质量、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全力打通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北京市将“快递末端网点投递服务质量”纳入2024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进行重点治理。
北京市政协组建议题监督小组、开展常态化民主监督。调研发现,北京市快递行业发展迅猛且呈现出大幅增长势头。2019年北京快递的投递量为29亿件,到2023年已增长到42亿件。2024年,预估将增长到47亿件左右,这意味着全市每天快递的投递量在1280万件左右;北京快递基础设施和承运能力相对滞后。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单位众多、快递业务需求量大,但网点少、场地租金高,网点缺少前期规划与公共配套设施,很多区域基础条件差,没有固定场所,有的甚至只能临时在路边作业。
北京快递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强。孙宇表示,在调研“快递之家”时了解到,从业人员短缺问题间接影响了快递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一线快递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应倡导全社会更加理解包容、关心关爱快递从业者,改善快递员一线作业环境,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尊重度,维护其各项合法权益。(完)
5月30日,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赵卫医生提醒,要尽量保持在新冠流行期间养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一,去公共场所戴好口罩;第二,尽量减少在密闭空间内的逗留时间;第三,回到房间要及时洗手,避免用没有经过清洁的手触摸眼、口、鼻。“平时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这是对抗所有传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⑥
22。示范推行人才改革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率先落实编制岗位、科研经费、人才评价、激励保障等人才改革政策。推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分配形式,鼓励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高层次人才积极性。支持自贸试验区优化人才管理制度,更好促进人才流动。支持国有企业在职和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按规定在自贸试验区兼职兼薪、按劳取酬,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按规定到自贸试验区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