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护碧水清流 川渝携手共筑长香港码报江上游“绿色屏障”
中新网成都1月13日电 (记者 贺劭清 张浪)在四川达州市大竹县观音镇,沿着铜钵河河堤散步,正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新方式。这条跨界川渝的河流沿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很难让人想到,它曾是一条严重影响流域水生态环境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臭水沟。
作为长江支流,铜钵河发源于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蜿蜒流入重庆市梁平区,是川渝两地联系最为紧密的重要河流之一。2020年以前,因川渝两地确定的水环境功能不一致,在流域治理过程中,两地实施的深度和广度有差距,场镇和农村治污设施有短板,工业企业、畜禽水产养殖场管理要求不统一,水污染问题没能得到彻底解决,铜钵河水质一度恶化至劣Ⅴ类。
“以前这条河水都是黑的,还没到就闻到一股恶臭。”大竹县观音镇朝印社区居民田恒纯回忆,过去铜钵河两侧开了很多养猪场,而现在铜钵河不仅河水变得清澈,鸟儿也多了起来,就像画中的河流一样。
达州市大竹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娱介绍,铜钵河治理是川渝两地共同的责任,让“两不管”变“都要管”,首先要突破行政藩篱。2020年9月,达州与重庆梁平签订《铜钵河联防联治协议》,两地还建立了联席会商、联防共治、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机制,打破区域界限,形成强大合力。
川渝联手推进治污设施共建共享,逐级完善联防共治机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调度。在川渝两地不懈努力下,2021年7月以来,铜钵河流域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以上,并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铜钵河是川渝携手共筑长江上游“绿色屏障”的缩影。为了解决跨界治理的难题,川渝两地将铜钵河联防共治作为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签订了《深化川渝两地水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协议》《铜钵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协议》《推进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乡镇合作协议》等,川渝生态合作框架从省市级到乡镇级纵深完善。
据统计,5年来,川渝两省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共担“上游责任”,目前一共签订落实了131项生态环保合作协议,一体推进美丽川渝建设。在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方面,设立了全国首个跨省市联合河长制办公室,携手治理81条跨界河流。
在生态系统协同保护方面,川渝建立了川渝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共同推进长江、嘉陵江、涪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协同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超过1300万亩。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推进交界水域齐抓共管、联合执法,提前1年完成了1.5万艘渔船、2.7万名渔民退捕上岸任务,有效恢复长江流域水生态平衡。
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监测的鱼类较禁捕以前增加一倍以上,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这些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水生生物资源量明显上升。
生态屏障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芮永峰介绍,四川还将加强推进“三水统筹”,全域推动美丽河湖建设,进一步加大精准管控,有序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实现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全达标,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达Ⅱ类。(完)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21日前河南省将仍以高温天气为主,不过每天的高温影响范围和强度会有不同。预计16日东南部,18日北部、东部、南部,19日北部、东部,21日北中部、西南部最高气温将达37到39℃,局部超过40℃。
尽管中国并未采取集中清缴清欠税收等行动,但随着税收大数据广泛应用,网状、系统性税收风险分析取代了此前个人经验点对点分析,税收征管力度事实上在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在不断提高。以前企业偷漏税可能不容易被发现,但近些年通过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会收到企业风险提示,并跟企业确认,不少企业需要依法补缴税款。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