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气科学家盘点2024: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暴雨洪涝席卷澳门今天晚上开什么特马全球
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大气科学家眼里,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怎样的一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文霞副研究员联合多国科学家进行盘点认为,在全球平均温度再破纪录的背景下,2024年也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洪涝席卷全球的一年。
这项年度盘点工作,由张文霞领衔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南非、韩国、巴西等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北京时间1月11日下午在专业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AAS)以“新闻与观点”文章上线发表,也是该国际团队自2022年以来持续盘点年度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最热一年伴随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张文霞介绍说,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继2023年之后,2024年再次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随之而来的是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从年初非洲南部和中美洲的持续干旱,到年末西班牙的灾难性暴雨和北美东海岸接连发生的致命飓风,2024年又见证了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新纪录。
最新发表的文章就此对2024年全球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包括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干旱等进行总结回顾,讨论其基本事实、关键物理过程和全球增暖的影响,并探讨面对日益加剧的极端事件,全球该如何科学应对挑战。
2024年最突出的特征是暴雨洪涝席卷全球,仅4至5月间,中国华南、阿联酋和阿曼、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西南部)、巴西南部、东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布隆迪)、亚洲西南部(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均经历了灾难性暴雨洪涝。当暴雨洪涝发生在极度干旱的地区,如4月沙漠城市迪拜遭遇暴雨、8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洪水,由于应对经验不足,因此给抗洪救灾带来更大挑战。
尽管气候学界对于极端事件变化的认识在过去十几年中已有很大提升,但仍存在不足。如何解决观测资料不确定性、气候内部变率影响、气候模式模拟能力等问题,都是未来研究需要着重解决的挑战。
减缓气候变化并开展有效预警和行动
研究团队认为,从物理过程来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往往都伴随着天气系统扰动和大气环流异常——这是气候系统的自然变率。其中,2024年上半年全球许多地区的暴雨和干旱事件都与2023年冬季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有一定联系。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詹姆斯·里斯贝(James Risbey)博士称,包括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在内的内部变率并不能完全解释极端事件。基于极端事件归因研究,已经知道工业化以来的人为气候变化在许多地区加剧了极端降水、热带气旋和干旱的强度或频率。
张文霞解释说,这与基本的物理理解一致。一方面,人为气候增暖导致大气水汽含量增加,有利于极端降水增强;另一方面,增暖的大气使得蒸发需求增加,有利于干旱加剧。
在乔治梅森大学迈克尔·布罗迪(Micheal Brody)博士看来,提升极端事件的归因水平需要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更准确地归因将助力从灾后恢复到未来适应的一系列气候决策。
为减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既需要提升极端事件的预报预测能力,也需要提高灾前和灾中应对能力。伊利诺伊大学王卓博士认为,当前极端事件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一部分是由于社会的脆弱性,即对于气候变化尚未完全准备好如何应对。
开普敦大学皮奥特·沃尔斯基(Piotr Wolski)博士补充说,提高极端事件预报水平很重要,但当下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气象预警充分发挥作用,包括预警的快速传播并采取相应行动,以减轻目前的脆弱性。
研究团队总结表示,当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就是要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同时,建立有效的预警和行动系统来保护人类自己。(完)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2018年自然资源部成立后,钟自然任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直至2022年9月卸任。今年1月2日,即2024年首个工作日,其官宣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