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浙江解题共富: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澳门一码一肖一特一中”
中新网杭州1月14日电(王逸飞 项菁)“2024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3左右。”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14日在杭州开幕,浙江省代省长刘捷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浙江将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十四五”开局,浙江承担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成为探路省份。
过去一年,浙江着力缩小“三大差距”,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如该省持续推动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争取共同富裕领域国家改革试点7项,10项示范区典型经验获国家发文推广;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乡村覆盖率达51.7%,粮食播种面积1570.5万亩、总产130亿斤;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和技能创富机制,城镇新增就业118.3万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迈向共同富裕,把好“公平”之秤,农村谓之关键。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浙江将完善“141X”乡村规划体系,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和美乡村覆盖率达60%以上;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多田套合”工程,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8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520万亩、总产125亿斤。
县域连接着城与乡,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点。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及,2024年,浙江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达62.1%。今年,该省将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滚动推进重大项目500个以上,支持县城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培育一批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加快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支持山区县做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支持海岛县完善“一岛一功能”布局体系,整合提升“发展飞地”,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
针对城乡融合发展,浙江明确,将以县域为重要单元,开展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行动,做强中心镇,培育重点村,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积极稳妥推广试点经验;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
从更长远来看,实现共同富裕,要让人民真实可感。
过去一年,浙江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如稳步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低保、特困人均月标准分别提高到1167元、1937元;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1万套(间),实施城中村改造3.6万户等。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该省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保持2300万省外劳动力和240万省外脱贫劳动力在浙稳定就业。
在加强社会保障方面,浙江将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推进医疗保障省级统筹,促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扩面和权益保障,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此外,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十大民生实事,围绕医疗卫生、养老帮困、关爱儿童、就业创业、城乡宜居、教育助学、体育健身、交通出行、便民服务、除险保安等领域,提出为山区海岛居民提供“固定+流动”巡回诊疗服务、改造提升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500家以上等内容。(完)
报道提到,去年《预算案》提出增加烟草税,即时将每支香烟的烟草税调高6毫,并按同等比例提高其他烟草产品税率,即调高31.48%。加税后每包烟大约72元至80元,税率占比超过六成。
吴江浩:中国是一个超大经济体,看中国经济应着眼纵深视野、进行全景观察,客观整体把握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用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的巨大发展。就当前和未来而言,盯着一些短期、微观数据,继续用西方经典模型分析判断中国经济,仍将是不准确的。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依然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讲到的,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尽管我们在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内外挑战,但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远多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