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经济观察)2024年中国车市“成246好彩天天免费资枓大全绩单”现三大看点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2024年中国车市“成绩单”现三大看点
作者 尹倩芸
2024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已经出炉。随着汽车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这份“成绩单”呈现三个重要看点。
产销量再创新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再创历史新高。
至此,中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产销持续增长,连续两年保持在2500万辆规模以上,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积极作用。
不少车企表现亮眼。比亚迪凭借427.21万辆的年销量领跑市场,同时也成为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冠;奇瑞集团年销量历史性地达到260.39万辆;吉利汽车全年销量超217万辆,超额完成全年200万辆的销量目标。
“新势力”方面,理想汽车年销量超50万辆,成为首家实现这一目标的“新势力”车企。零跑汽车全年累计交付近30万辆,小米汽车则超额完成全年13万辆目标。
中汽协认为,2025年中国将加力实施“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将随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预计2025年汽车总销量3290万辆,同比增长4.7%。
新能源持续发力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年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车市的核心增长动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前期纯电动新能源车高增长的情况下,插电混动、增程式新能源车也在2024年呈现强增长。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自2024年6月开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零售渗透率已连续7个月超过50%。在业内看来,新能源仍将是明年车市的重要主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650万辆左右(含出口),其中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国内零售渗透率将超55%。
“中国汽车行业已进入平稳增长阶段,新能源车处于积累规模效益、夯实优势的关键期,仍会高速增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说。
出口站上新台阶
过去一年,中国车企全球化进程遭遇不小挑战。罗兰贝格报告指出,贸易保护抬头提高了准入难度,技术路线的区域分化也形成一定的市场接受度差异,但中国车企仍凭借更具质价比和领先性的产品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仍延续强势增长态势。
分车型看,传统燃料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保持双增,分别出口457.4万辆和12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5%和6.7%。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中国车企海外开拓持续见效,出口数量快速提升,成为拉动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增长的重要力量。据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将达620万辆,同比增长5.8%。
随着中国车企目光不断投向海外,罗兰贝格汽车团队预计,在2030年中国车企的海外销量中,约50%将来自本地化制造。构建国际化总部、属地化运营体系,打造本地化的全价值链能力,将是中国车企国际化新阶段的重要课题。(完)
8月份至今,市公安交管部门会同市交通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园林绿化局、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组织行业单位,有序推进购置合规车辆、办理车辆注册登记、开展驾驶员培训、申领驾驶证等工作。截至10月底,民生服务行业有驾车需求人员已全员考取驾驶证。据介绍,《行业通告》规定,已取得“京C”号牌的行业电动三轮车11月1日起可上路行驶,这与《管理通告》规定的“2024年1月1日起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不得上路行驶”存在2个月的“并存期”,这是为了保证行业违规用车梯次退出,民生服务不受影响。市公安交管部门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行业单位提早全部置换合规车辆。
11。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数字服务平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新疆能源和气候优势建设数据中心,带动数据中心相关产业向新疆转移,推动新疆积极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建设、融入国家算力网络体系。加快国际通信设施建设,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支持新疆面向中亚国家,加快布局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乌鲁木齐片区与中亚国家依法有序开展数据信息交流合作,推动实现数据信息服务、互联网业务等领域互联互通。
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