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ID:xmbel.com)授权转载发布。
马拉松赛事管理不能松垮
岁末年初马拉松赛事密集,令人目不暇接,仅元旦一天,便有多地开启“新年第一跑”。然而,不少马拉松爱好者发现,热门马拉松参赛名额仍是“一签难求”,报名费竟也悄悄涨价了,甚至一个名额被炒到2000元。不少赛事还存在倒卖参赛名额的乱象,引起不少人的质疑和不满。
马拉松以其独特的包容性和广泛的参与度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者。作为一种运动文化的传播方式,马拉松还在奔跑间传递着充满活力与坚韧的生活态度。
马拉松赛事报名费越来越贵的背后,有经济层面的因素。随着马拉松运动影响力增强、赛事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和运营成本也随之增加,既包括奖金、赛道运营、物料开销等显性成本,也含有安保、医疗、营销等隐性成本。此外,部分知名马拉松赛事的开拓期结束,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相关补贴收入和赞助商的投入有所减少,导致赛事组织者需要依靠提高报名费来弥补资金缺口。不过,作为赛事运营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持续性的赞助收入,才应该是决定赛事高质量运营的关键,也是经营者最应该下大功夫深耕的领域。
马拉松爱好者对涨价的质疑,归根结底来源于对价格能否跟上品质的担忧。不少资深跑友认为,报名费上涨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但同时组织方应该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不能让高昂参赛成本使马拉松越来越远离普通大众,甚至背离全民参与的价值追求。只有找到体育精神与商业化的平衡点,马拉松赛事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让马拉松爱好者真正畅意奔跑。
涨价或许情有可原,让马拉松爱好者感到难以接受的是倒卖参赛名额行为的泛滥。由于参赛名额的稀缺性,不少热门马拉松赛事中签率越来越低,一些跑者为了能够参赛,不得不购买高价的慈善名额或赞助商名额,甚至从黄牛手中购买名额,这无疑增加了参赛者负担。这种现象不仅有损赛事公平,也使得这项大众运动参与门槛变高,影响了普通爱好者的热情。尽管不少赛事对倒卖行为推出技术手段加以限制并作出严厉处罚,但此类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公平性是体育赛事的生命线,有关方面应该有效制约倒卖名额现象,维护参赛者相关权益。
经济日报 刘 莉